2022年中山书画院官方网站和中山+APP频道推出本土书画家原创访谈系列栏目——《遇见书画》,带领大家走进中山本土书画家,聆听他们的创作故事,感受书画艺术的魅力。首期《遇见书画》,我们走进南朗画家村,聆听赵海村长与画家村的故事。
采访对象:中国·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创建人 赵海
主持人:中山日报记者 冷启迪
采访地点:南朗画家村
艺术简历:赵海,现为独立策展人、职业画家、中国·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创建人、基地艺术家委员会主席、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山市特聘文化顾问、中山市政协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山市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山市南朗镇文联副主席、(台湾)中华画院副秘书长、中山市翠亨美术馆创始人、馆长,赵村长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2009年,创建中国·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2009年创建中山翠亨美术馆;2010年发起创办“中国·翠亨海峡两岸艺术家美术作品交流展”;2014年发起创办“艺术未来(中山)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等。
开场白(冷启迪):十多年前,画家村村长赵海慕孙中山先生之名从北京宋庄来到中山南朗,成立艺术创作基地,广结良缘,天南海北的画家背着画架来到南国小村潜心创作,画家村声名鹊起。如今已经过去整整十三年,十多年间,画家们换了一拨又一拨,质疑与担忧从未停歇过,有人甚至担心画家村早晚要消失,但它挺过了十年。十多年间,一些长居画家变成了“荣誉村民”,而石门村村民也从最初看不懂画到如今创建画家工作室。人与村,村与人,紧紧融合在了一起。
冷启迪:赵老师,应该叫您赵村长,为什么得了这个名头呢?
赵海:就是南朗画家村给“闹”的!我其实1995年就来到中山创办美术工作室,当时主要做培训和教学生,2005年我去了北京宋庄画家村搞创作。2008年,中山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市里的领导去北京宋庄参观学习,想在中山也建一个画家村。最初,时任中山市和南朗镇(现南朗街道)领导们也担心说“画家能不能来?如果来了,我们今年投完钱,他明年走了怎么办?”我其实也没有把握,后来他们就游说我做村长,就想着那就试试吧,就这样变成了村长。
冷启迪:赵村长,画家村当时怎么就选址在南朗翠亨呢?
赵海:当时,我对中山其实没多少概念,只知道孙中山故乡在翠亨村,就说要不就选址在翠亨村,后来才觉得这个地方选得真好,清净、方便。2009年11月,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第一期建好投用,南朗画家村也从纸上走到地上。
冷启迪:画家村来来往往,来了不少画家,也走了不少,总计吸引了多少位画家过来,有过统计吗?
赵海:100多位吧,最高峰的时候在画家村住的画家有48位,他们每个人进来我们都有登记的,现在定居下来的剩16位画家。当时全国的画家村里,只有我们这里不收租金,他们每人一年给两张作品,作为租金置换就可以。我之前在宋庄就知道,职业画家生活比较艰难,你要再收他们租金就更难了。
冷启迪:就相当于“孵化器”,给画家提供一个免费的环境,让他们在这安安心心的创作。
赵海:是的。其实当代绘画算是小众,它跟写实派也不犯冲,各有各的市场。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这里不分什么是主流、边缘,当代、传统,你做得好就行。最开始在创作基地,大家各自画各自的,最初也没考虑到市场这个事。艺术创作基地做到现在,我其实挺欣慰的,也做成了几件事,一个是做了五届海峡两岸的展览,另一个是艺术未来的国际展。像这些大活动,其实也算是带动了画家们作品的销售,我们自己是做不到这样的规模,这有赖于中山市政府和南朗的大力支持。
冷启迪:赵村长,“生存”下来之后便是发展,您对画家村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呢?
赵海:建立画家村,首先作品可以给中山市民看,每年的创作成果对市民也是一种熏陶。第一届艺术未来的国际展上,很多市民来看作品都问我们“这也是画?这也是画?!”,因为他们以前没接触过这些当代艺术,大家看的多是牡丹、山水。而对中山画家来说,他们也能参加画展,对画家创作来说,也是个推动。办展成功,也能吸引更多外面的画家进来。我们慢慢把市场做好了,更多画家进来租一些村民的房子,这对翠亨村民也是个带动,最起码能增加村民的收入,而且艺术创作人员多了,别的服务项目也能跟上来,这是好事。
采访中还得知,中山青年企业家梁振强于2010年的一个偶然机会,与画家村结缘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美术馆、画家工作室,出资举办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成为画家村最大的投资者。2016年,他出资成立广东瀚宇拍卖有限公司,给画家村今后的艺术品市场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后记:南朗画家村走过近13年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助力中山文化兴城,提升市民的艺术品位,培育艺术消费市场,赵村长和其他画家们,将在画家村不断创作和继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