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画院动态> 画院动态
本土书画家原创访谈栏目《遇见书画》丨第二期:走进画家村(二)


采访对象:中国·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艺术家委员会秘书长 李景芳

主持人:中山日报记者 冷启迪

采访地点:李景芳工作室


图片1.png


艺术简介:李景芳,1973年生于河北,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9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2001年结业于列宾美术学院,萨柯洛夫教授工作室,2007年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艺术学院,古德曼教授工作室,2009年工作于珠海,2014年入住中国·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基地艺术家委员会秘书长。


第二期《遇见书画》栏目,我们走进李景芳工作室,聆听李景芳画家与中国·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的故事。


开场白(冷启迪):控制规模、注重原创和高端,成为精品的生产地和聚集地,在南朗画家村村长赵海的规划中,画家村不同于北京宋庄和深圳大芬村的流水线式商业运作,而是可以供画家们潜心创作、交流展示的平台,他的理念吸引了不少同道中人,李景芳就是其中一位。李景芳把家从珠海搬到画家村,开始了他当代艺术的探索之路。


微信图片_20220728101235_副本.jpg


冷启迪:作为一名画家,可以创作的地方很多,您为什么要选择来到南方,在翠亨村定居和创作呢?

李景芳:我是在2009年参加了我们画家村的一次在中山石岐举办的活动,活动上听说画家村有一些艺术家和艺术家工作室,后来就过来看一看,感觉这边特别安静,创作氛围特别好。2014年正好有一个契机,我认识了赵海村长,同年,就把工作室从珠海搬到了翠亨村。


图片2.png


冷启迪:在画家村创作生活这么多年,和您的第一印象相比,画家村有哪些变化吗?

李景芳:画家村特别适合让人静下来,在工作室,面对自己的作品,安安静静去创作,这一点特别难得。我大多数作品的产生,就是自然而然的那种,那种创作灵感出现,没有因为什么目的,而是随着生活的推进,对生活的感触和认知,可能在某一瞬间一个特定的情境,一个灵感就“冒”出来了。然后,我就它抓住,进行论证,然后去辩证、去推敲,最后觉得可行,就进行尝试和实践,把想法转化成画面。


图片3.png


冷启迪:一进门就被这一幅画所吸引,展览厅里红色的一碗饭,感受到了其中的张力。

李景芳:平时,我很少用文字去解析作品。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如果说必须要给作品一个解析,比如这碗米饭的油画作品,特别简单,民以食为天,把它夸大,把它用红色的碗来衬托出来,去强化这个符号,后面是展厅,是艺术品,那其中的蕴意自然不言而明。


图片4.png


冷启迪:您觉得画家村可以在哪个方向再往前迈进?

李景芳:我觉得画家村可以做得更好,这里具备很多城市,很多区域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无论是政府或者村里,应该更好地整合,让它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让它发展得更有前景,这是需要我们共同考虑的问题。


图片5.png


后记:李景芳搬到南朗画家村已将近8年之久,在这里,他潜心创作,让艺术与生活慢慢融合。画家村对于他而言,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好地方,更实现了他对艺术灵感追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