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专栏> 文化周刊
用陶艺绘制美丽中山

0zsrb0904a04_002_01_s.jpg

周晓婷的陶瓷作品。


0zsrb0904a04_002_02_s.jpg

在青花瓷瓶上绘制中山美景。

0zsrb0904a04_002_03_s.jpg

周晓婷


  岐江河畔,闲暇午后,推门走入一家名为景陶定制创意的工作室,只见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满当当地摆放着各式陶艺工作品,从随处可见的小巧装饰品,到木架上整齐陈列的紫砂壶,再到富贵典雅的大件青花瓷瓶,这些充满温度、别具一格的陶艺作品,令人仿佛来到了一个“陶艺花园”,心底不由生出一种恬静与闲适感。

  这些陶艺作品,大多出自中山本土陶艺艺人、景陶定制创意工作室负责人周晓婷,以及其父亲周润洪之手。潜心陶艺创作多年以来,周晓婷、周润洪父女深耕本土题材的创作,他们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山十景”系列青花瓷,这一系列的作品曾于2020年年底在中山市文化馆进行展示。近日,记者对景陶定制创意工作室负责人周晓婷进行专访,了解其陶艺创作背后的故事。


  拉坯塑形:受父亲影响,大学毕业后选择创业

  作为一名年轻的本土陶艺艺人,周晓婷与陶艺的结缘始于童年。那时,她曾短暂地报了一期陶艺培训班,兴许正是这一段经历,在她幼年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陶艺的种子。成长、求学、工作,这颗梦想的种子一直在周晓婷心底默默生长,但真正结出果实,是大学毕业以后。

  “毕业后的第一份实习工作,对我的影响很大。”周晓婷坦言,她本科专业学的是市场营销,毕业后她从事了一份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而后不禁开始思考——“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与此同时,父亲周润洪的点拨令她如拨云见日——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最终找到了人生方向。

  周润洪曾经是京华酒店、采蝶轩的糕点制作师,之后又从事建筑装修行业,等到女儿去读大学,周润洪又发掘了一门新的兴趣爱好——制陶。耳濡目染之下,周晓婷和母亲也爱上了制陶,被陶艺的魅力深深折服。揉泥、捏塑、拼贴、上釉……一家三口经常沉浸在陶艺创作的世界里。每当完成一个作品,他们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半年实习期结束后,周晓婷决定投身陶艺创作行业。2019年9月,她和好友何加妍共同开创了景陶定制创意工作室,从而实现由兴趣到职业的飞跃。工作室开创后,周晓婷全身心投入其中,哪怕是2020年年初遭遇疫情不得不歇业,她也会陆续将一包包陶泥带回家进行陶艺创作。“那段时间也算因祸得福了,创作出很多满意的作品。”周晓婷笑着说道。


  锤炼烧制:这一路走来,辛酸与喜悦感受参半

  开业至今,周晓婷经历一番摸爬滚打,除了传统的陶艺教学外,还开辟了香薰蜡烛教学新领域,给前来体验的学员多种选择。周晓婷说,这段时间对她来说可谓喜悦与辛酸参半,喜悦的是工作室进展不错,辛酸的是经常要连轴转,用她母亲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晓婷经常忙起来像个“小陀螺”。

  周晓婷并不认为工作会特别辛苦,一件陶艺作品从制作到完成,本来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就拿“中山十景”系列花瓶来说,制作周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与直接在纸上作画不同,制作这一系列作品,陶艺人需要将平面的图片绘制在有弧度的器皿上,每一个小细节的晕染、深浅以及远近的突出都大不相同,这也更加敦促创作者要做好前期的素材拍摄、写生等收集工作,方能将眼中的景色更好地呈现于瓷器上。

  在陶器烧制的过程中,陶艺人还需要预判烧制后的效果,否则一旦作品颜色不符合预期,前期的所有努力便覆水东流了。但即便是预判过烧制后的情况,也并非每一次都能一帆风顺,烧制过程出现碎裂、不完整,或者表面出现气泡的情况不在少数。

  “‘中山十景’系列花瓶包括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纪念堂、烟墩山等多个主题,看似只有十个,但实际制作过程中的损耗、残次品,早就不止十个了。”周晓婷对此颇感无奈,因此她做陶艺的每一环节都需万分小心。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一个被寄予厚望的作品烧制后化为碎片,全部努力都化为了泡影,让她很难过。

  虽然钻研陶艺就意味着艰辛与未知,但也正因为有这种无限的可能性,才赋予了陶艺与众不同的魅力。“其实陶器的烧制过程,也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只有经历过烈火淬炼,方能拥抱更加绚烂的明天。”周晓婷说道。


  泥蜕成陶:以陶艺为载体,进一步弘扬本土文化

  当工作室发展步入正轨后,周晓婷先后加入了中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山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她希望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周晓婷也开始逐步思索,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山石岐人,如何用陶艺讲好中山故事、石岐故事呢?如何利用自身所能,将陶艺文化传递给更多人呢?

  “每每有外省、外市的朋友过来玩,问我中山有哪些好玩的,有什么文化,我一时都回答不上来。现在,我希望通过结合本土文化,创造更多的陶艺作品、传播陶艺文化,用我最擅长的方式进行回答。”周晓婷介绍道。

  一直以来,周晓婷也在坚持创作含有中山元素的作品。最开始创作完成的是“中山十景”系列青花瓷,但因为是大型器皿,更适合进行展览而不易便携传播。因此,周晓婷将创作的目光投向更为日常、更为便携的小器具上,比如小杯子、小茶壶、碟子等,更精细地呈现中山文化。同时,周晓婷也着手开展科普、实践等活动,将工作室的部分重心转移到青少年陶艺培训上。“近期,我们在社区举办的陶艺系列比赛便是一种新尝试,希望通过孩子们在比赛的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陶艺基础知识与文化。”周晓婷介绍道。

  周晓婷希望,今后能让更多人通过陶艺作品的传播,真正将中山美景、中山文化印在心间。“我们工作室创造之初,也是这个想法,将工作室命名为‘景陶’,就是希望将中山美景融入我们的陶艺作品。”周晓婷说道。在坚守手工操作时,也有不少人劝她进行流水化、模板化生产,但周晓婷拒绝了。在她看来,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守护手作者的温度,以手作的温度传承中山美景,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谈及今后的发展,周晓婷也有了个人的一番规划和想法。她表示,希望能通过努力,凝聚本土文艺工匠及新一代青少年力量,鼓励更多的文艺青年将中山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融入文艺创作中,在作品中彰显中山特色,传播中山本土文化。(文/记者 李鑫 实习生 谢铭璐 图/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