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专栏> 文化周刊
三溪村琴人夫妇 “四般闲事”

zsrb1113A04_001_01_b.jpg

老崔和一然在调香品香。 


zsrb1113A04_001_02_b.jpg

琴社的匾额楹联。 


老崔今年45岁,和太太田一然成为三溪村村民已经5年。他们租下一栋20多年的村居,带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棵老龙眼树,和3层的房子差不多高,攀缘树身的百香果此时结了许多青绿的果子。树下是老崔新砌的锦鲤池,红红黄黄的锦鲤游来游去。“我在学养锦鲤。”老崔说。所有雅事趣事闲事,老崔无不喜欢。每个月,老崔和太太会联合琴友、香友、茶友、花友来一场四雅雅集,除了听琴,他们还把玩宋人“四般闲事”中的调香、点茶、插花。

  

  ●三溪村有一处“月寅阁”

  老崔的院子一侧有小亭子,亭子中放了一架古琴,是两口子斫的丝弦琴,天气好时,他们也在此弹琴。老崔常在院子中心设一圆形矮几,随意摆放几个蒲团,席地而坐,烹茶听琴。有时是邻舍村人过来聊天,有时是学生或朋友在此谈艺论道,有时是游人过客萍水相逢,老崔总是先来一句“欢迎来到中山小丽江!”

  这栋村居原是红粉色外墙,老崔来了之后把它里外刷了个白。夫妇住在这里,一楼弹琴、品香、写画、教学,二楼起居,三楼斫琴。步出露台,南向望去是五桂山数峰绵延,老崔第一眼就爱上了它们,这里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月盈月亏。老崔刻了“月寅阁”匾挂于门楣,他们的琴社名为“上诗月寅”。传播传统文化是老崔的梦想。

  院中亭子挂着一对木刻对联“素琴留响传太古,博山腾烟熏沈涎”,由一然撰联,老崔雕刻,上联说琴,下联说香。夫妇近十年沉浸此二艺之中,这也是他们到广东十年之后重新寻找的人生方向。

  他们来自东北,少年时在辽宁艺术学校是同班同学。“我以前学美声,唱摇滚,跳国标舞。”现在老崔的造型是头顶发髻,穿一身中式柔软衣服,“后来我去北京上大学,她迟我一年也来到北京。毕业之后我就到广东,来到南国,四季花开,我说怎么像仙境一样。”

  然而老崔很快体验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我一方面心高气傲,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穷酸。心里不服气就开始学做生意,当时只有一个目标——赚钱。之后,一然也来了,在企业工作。这样过了10年,我停下来了,思考未来的方向。我和一然都不喜欢那样的生活。接着一然迷上了古琴并找老师学习,正好碰上来中山开班授课的丁弘老师,便立即跟随丁老师学琴。我也一起学了,但更像是一然的琴童,来陪她的。从年少开始,我俩总是一起学同样的东西。”


  ●研学和推广两项非遗艺术

  老崔的太太田一然,给人的印象安静智慧,和老崔的活泼淘气形成有趣的对比。她跟丁弘习琴、斫琴、习画,尤其是斫琴,她从一开始就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而女性斫琴事实上也不常见。师父丁弘起初也有所顾虑,但阻挡不了一然的学习热情,便应允教授。丁弘是大休丝弦古琴斫造工艺的传承人,今年这项古琴斫造工艺刚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然和老崔,携手习琴、斫琴,这在圈子里实在不多见。事实上,5年前他们来三溪就是为了寻觅一个适合斫琴的地方。

  学琴第二年,一然无意中接触到香学,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到北京师从香学艺术家罗子杰先生(传统香品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研习太月香学。琴与香对一然有无比的吸引力,古老、风雅、静美,同时都是一种内在的调息,也讲究与自然、与周遭环境的沟通,一然认定了未来的人生离不开这两种可爱的事物,足够支撑她的精神世界。对妻子认准的东西,老崔总是无限支持,并和她一同研究学习和推广这两项非遗艺术。

  每个月,一然和老崔会联合琴友、香友、茶友、花友来一场四雅雅集。“马上立冬了,我看今天天气好,赶紧叫大家来聚聚,看天气预报过几天要下雨的。”老崔一边说,一边走到对门大姐家剪几枝花插瓶,他剪了一枝芙蓉花,几串龙吐珠,一边欣赏一边道:“四时八节,立冬是个大节,冬天就开始了。这花还开那么好,南方就是温柔啊。在我们老家,严冬漫长呢。”

  下午两点,雅集开始。一然以一首《梧叶舞秋风》开场,丝弦琴特有的静气使人不觉沉醉。她弹的是一把自斫的蕉叶琴,形如一张蕉叶,是大休丝弦古琴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古琴样式,琴边仿蕉叶的曲线做得轻盈灵动,自然优美。弹完一首,一然起来走到大家面前,说起她选这首曲的原因:很多琴曲都是表现季节的,《梧叶舞秋风》就很适合中山此时的季节感觉,它表现的是金风一吹,梧叶两面翻飞、叶子闪亮的光影节奏。(文/记者 詹琪琳 图/记者 孙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