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时年84岁的方微尘从广州回到家乡中山省亲,谈起抗战时期母亲不畏强敌挺身而出勇退百余日寇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这是一个没有被时光尘封的故事——
方微尘的母亲,就是沙溪镇濠涌村一代传奇女子杨荫芳(1902-1990)。杨荫芳是著名岭南画派画家方人定之妻,也是一名有名的油画家。抗战时期,濠涌村时常有日军汽艇往来,一日三个喝醉日兵进村大闹,试图欺辱妇女,乡民忍无可忍,将他们打伤。不久,日寇调来百人军队报复,情急之下,有人想起了杨荫芳精通日语,于是请她出面交涉。杨荫芳义不容辞,不畏敌寇刺刀威胁,凛然正气地站出来,说明事件缘由,最终劝退了日军。杨荫芳为村民化解灾难的事迹,传诵至今。
1930年杨荫芳(右二)与丈夫方人定(右一)、同学在日本不忍池畔的留影。
方人定、杨荫芳1934年在日本东京的照片。
1935年,丽精美术院欢迎高剑父先生南下暨方、苏、黄、杨四家归国留影。左图为高剑父作品,右图为杨荫芳作品。
●面对日军报复,她巧妙化解
1944年,濠涌码头时常有日军汽艇来来往往,日军还隔三差五上岸劫掠,时不时就向伪乡保索要粮食、家禽、牲畜。而伪乡保则向当地群众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那一年,杨荫芳带着7岁的方微尘和6岁的弟弟从澳门坐汽艇回到家乡。某日,突然有三个喝得酩酊大醉的日寇进村,大吵大闹,横冲直撞,闯进了门户敞开的村民方德深家中。三名日寇见方妻颇有姿色,便将其拦住,意图凌辱。情急之下,方德深拔出手枪开火,混乱之中,击中了其中一名日寇的脚,血流遍地。
枪声、哭声、撞击声、吆喝声、哀嚎声……村民们纷纷闻声而至,执棍挥杆,对日寇一阵狠揍。三名日寇鼻青眼肿,伤痕累累。稍后,由伪机关出面,把三个日本兵带走。
日寇虽然被带走了,但村民们也知道闯了大祸,十分忐忑不安。
果然,村子很快就被一百多名日军团团包围,他们扬言要“烧光”“抢光”“杀光”。
这时,乡亲们想起了有留学日本经历、精通日语的杨荫芳,请其出面交涉。杨荫芳义不容辞,闻讯迅速赶到现场。
面对一手刺刀、一手机枪的日军,身材瘦小的杨荫芳无所畏惧,径直走到日寇军官面前,并把自己留学日本的证件、照片递了过去,阐明来意。
怒火中烧的日本兵,二话不说就把刺刀架在杨荫芳的脖子上。面对闪着冷光的刺刀,杨荫芳镇定自若,用流利的日语跟军官展开对话。她说:“我当年在日本留学深造学习绘画,所在学校的校长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师,他曾谆谆教导我们,凡事要明理讲理。留学日本多年的经历,让我深深相信,日本人民是讲道理的。今天的冲突,公理自在人心。长官也是个有文化之人,相信你能明白事理,明辨是非黑白,作出公正的处理。此事与村民无关,不应加罪于他们……”杨荫芳的讲述有理有据,让众人信服。
最终,这番不卑不亢、义正辞严的交涉,令日寇语塞,他们最终放下了枪械,并下令撤退。
由此,濠涌村躲过了一场浩劫,而杨荫芳正气凛然的形象,也深深刻入了乡亲们的心中。时过多年,村里老人仍对这件事记忆犹新。方微尘回忆,1990年母亲去世之时,濠涌村的干部和群众,专程乘车到广州参加了追悼会,依依惜别。
●胸中有丘壑 腹内有乾坤
在方微尘眼中,母亲气质若兰,身子柔弱,当年父亲在日本深造时的许多作品就是以母亲作为模特创作的。但实际上,母亲的内心非常坚强,在民族大义面前,总能表现出不屈的风骨。
1945年时的杨荫芳。受访者提供
杨荫芳于1902年12月1日出生于石岐南下一个举人家庭。她从小聪颖好学,喜欢刺绣和绘画。开明的父亲十分支持她的爱好,于1925年送她到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学校刺绣科学习。1929年,她考取日本美术学校读西洋画科。在校期间,认识了同在日本学习绘画的方人定,并于1930年喜结连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出兵侵占东三省。为了表示抗议,杨荫芳与其他留日同学一起停学返国,直到1933年夫妇俩才重返日本继续学业,1935年毕业。
在当时,从事油画创作的女画家并不多见,杨荫芳凭着自身的天赋及努力,以油画静物写生为主,成了杰出的女画家。她一生伴随在方人定左右,一心辅助丈夫的艺术事业。
赴日期间,杨荫芳夫妇参加在东京举办的日本美术学校画展、中华旅日作家十人画展,后又参加中法、中苏、中德、中英、中捷等美术联展,以《兔》4幅油画参展。1935年,夫妇与同学黄浪萍、苏卧龙学成归来,春睡画院为4人举办欢迎画展。春睡画院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聚徒讲学之所,培养了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司徒奇等一大批艺术大师,堪称岭南画派的“摇篮”,素有“广东画坛的黄埔军校”之称。在一众男性画家中,杨荫芳的作品独树一帜,其《卧读》等10多幅油画在广州引起广泛关注。1937年,上海举办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杨荫芳以作品《鱼》参展,博得中外观众好评。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荫芳大力支持丈夫以笔为武器,1938年在香港胜斯酒店举办方人定抗战画展,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公之于众,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1935年秋至1938年底,杨荫芳在中山县立女子中学和仙逸中学任美术教师。1938年秋,日军对石岐展开狂轰滥炸,中山的学校纷纷停课或迁到翠微(今属珠海)、澳门,他们夫妇俩不得不离开家乡到了澳门,虽生活困苦,却多次拒绝为敌伪举办画展,坚守文人气节。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荫芳心系桑梓,又回到中山县二区区立中学(今龙山中学)任教,培养了一批有志于画艺的学生,直到1952年迁居广州。1979年受聘为广州市文史馆馆员。1990年7月19日在广州病逝。
斯人已逝,过往的种种都已化作缕缕青烟,“杨荫芳救了濠涌村的往事”仍在村里流传。
这个“胸中有丘壑,腹内有乾坤”的女子,这些穿越历史烟云的故事,在村民的铭记及代代传颂中,历久弥新。 (中山日报 方嘉雯)
【图片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人物志》、中山日报2004年12月18日《杨荫芳救了濠涌村》报道、被访者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