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专栏> 文化周刊
从问题与兴趣出发搭建个人“知识大厦”

zsrb0501A04_001_01.jpg

本期阅读推广人 黄天云 教育硕士研究生,中山市马安小学语文教师、中山市骨干教师、中山市教育科研专家库专家、中山市亲子阅读推广人;他所带班级曾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并获“广东省红旗中队”“中山市特色班集体”“中山市少先队先进中队”等荣誉。


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弱水三千,我们往往只能取一瓢。

  在中山语文名师、阅读推广人黄天云看来,学习和阅读的有效方法因人而异,有的是视觉型,有的是听觉型,关键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有意识地梳理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我们从问题和兴趣出发,不断延伸和拓展。通过大量的阅读相互印证,相互促进,而最终有所得。就他个人而言,“费曼学习法”是“深阅读”的有效途径。

 

  个人经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发现,喜欢阅读的孩子通常语言能力特别强,在听说读写方面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好读书,读好书,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更广阔,更具创造力,因此,我很注重拓宽孩子们的阅读量,倡导他们尽可能地保持阅读的习惯,鼓励他们找到共读的伙伴。

  我主要在校内实践阅读推广,如开展大范围的亲子阅读活动、学生读书打卡活动等。最有质量的阅读推广,是能让亲子之间因为阅读而“动”起来,比如在阅读某一些绘本的时候,我会鼓励亲子家庭共同演绎这个绘本,或组织戏剧展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一个共读的环境,能让许多智慧的火花得以产生,让许多深度的思考得以碰撞。而这也是阅读推广的意义之一。读书不仅是一个人的爱好,也可以是一群人的事情,在交流中我们能得到更多的快乐。


  悦读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和阅读动机,而我的动机来源于我对世界的好奇,所以我的阅读一般偏向于解决工作、生活、交际中遇到的问题。我喜欢阅读理论性书籍,它们能帮我解决困难,提升个人技能,拓宽知识广度,深化人生的深度。感到焦虑的时候,阅读是我与世界、与自己和解的最佳方式。我推崇一种能够解决问题,带来思考,提升批判性思维的“纯阅读”方式。其中,“费曼学习法”让我受益良多。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被誉为是上个世纪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费曼学习法”通过“以教促学”的方式,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并且快速吸收信息。 《别闹了,费曼先生》讲述了这位科学顽童的故事。


  书话经典

zsrb0501A04_001_02_b.jpg

  《中国人阅读书目》

  作者:朱永新 王林

  (从幼儿园到高中共四册)

  我相信许多家长和孩子,都遇到过跟我相似的烦恼——面对浩渺书海,我们如何选择?尤其是早期的儿童阅读,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形成全面而合理的阅读结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时,我们亟需一份有着坚实研究基础的“书单”。

  《中国人阅读书目》这套丛书,是朱永新先生创办“新阅读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以幼儿园书目推荐为例:全书确立了以“真善美中心”“儿童中心”“故事中心”“绘本中心”“共读中心”的理念基础,邀请大量名家学者共同开发,其权威性和科学性都得到了保证。书中内容还包含“推荐理由”“故事概要”“阅读建议”等。


zsrb0501A04_001_03_b.jpg

  《小王子》

  作者:圣埃克·苏佩里

  这是一本阅读率超高的书,也是一本被阅读推广人反复推荐的书。我想在此以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我的推荐理由。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是用成年人的视角来讲述时代,讲述思考,讲述情感。《小王子》则是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讲述这一切。孩子的眼光不会拐弯,他们可能更容易看到世界的真相。就像狐狸告诉小王子:“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我想着狐狸所说的对世界的觉察,也正是我们现代人所丢失了的那双“眼睛”。在我看来,小王子绝不只是一本童书,成年人阅读它,依然有良久的“回甘”。

  本书中最打动我的一个观点——“大人们,永远只喜欢数字……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多么漂亮的房子啊!”这对很多大人来说像是最真实的世界,在小王子看来,恰是最虚假的……


zsrb0501A04_001_04_b.jpg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作者:赫伯特·斯宾塞

  虽然此书写于一百多年前,但它蕴藏的智慧依然熠熠生辉。

  许多人一直以为,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轻轻松松地学习,如果孩子学得不开心,那怎么会爱上学习?

  “快乐教育=快乐至上”吗?斯宾塞用他的思考与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快乐教育其实是一种秉持乐观态度、积极接纳的教育。

  当三个“无药可救”的孩子来到斯宾塞家,他没有急忙做出任何指责,而是与他们一起玩“纸牌”游戏,借此了解每个孩子的思想。在斯宾塞眼里,没有孩子是“坏”的,倘若有,那只是你还没有走进他的世界。斯宾塞认为:如果孩子们喜欢学习某种知识,那就意味着他的心智完全能够吸纳它。如果孩子不喜欢接受某种知识,那就证明呈现这种知识的形式不恰当,或是呈给孩子的时间太早了。


zsrb0501A04_001_05_b.jpg

  《自驱型成长》

  作者: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孩子越大越叛逆?许多父母因此伤透了脑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从这本书中寻找一些可行的“答案”。

  虽然它偏向理论,不算易读,但读完后的“阅读奖赏”是非常丰富的。书中内容涵盖了大部分家长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心理疾病的诱因、亲子关系冲突、学习自主性差、如何对待手机等。作者是美国临床神经心理学家,他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说明孩子养育问题的主要根源来自他们对生活缺乏掌控感。书中解读了影响孩子掌控感的压力种类、特征以及其来源,建议我们做“顾问型”家长,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划定不同的边界,以及给予孩子安全感的方法。(策划/统筹 本报记者 廖薇 撰文/黄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