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资讯> 本地资讯
“你点我送”2023年中山美术馆流动巡展第二站到坦洲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节选 宋代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喜欢书法,“你点我送”2023年中山美术馆流动巡展第二站——《历代名家书法——赏析图片展》于6月1日至6月30日在坦洲镇展出。

书法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以汉字为载体,与多种艺术相结合,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被誉为“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书法艺术绵延至今,涌现大量的书法大家以及经典的传世之作。书法之情性,与一个时代的风气相关联;书法之格调意蕴,也是一个时代政局、人文等诸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办单位

中山美术馆

承办单位

坦洲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展览时间

2023年6月1日至6月30日

展览地点

中山纪念图书馆坦洲分馆四楼成人三区展览厅


作品节选


李斯(秦朝)《峰山刻石》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统一文字,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这全是李斯的功劳。

《峄山刻石》,建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现收藏于邹城市博物馆。字体苍古虬屈,质朴劲厚,圆转流丽,笔画细而匀整,为历代书法临习篆书的范本,实为研究文字发展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蔡邕(东汉)《熹平石经》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

《熹平石经》,建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部分藏于洛阳博物馆(24字)及北京图书馆。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熹平石经》规模浩大,气势恢宏,是东汉时期尊崇儒学、经学发达等诸多社会历史原因所产生的文化瑰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家经典石刻本,《熹平石经》对人们校对版本、规范文字提供了准确的范本。同时也对其后历朝历代以经典文献为内容的大规模刻石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王羲之(东晋)《兰亭集序》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说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干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兰亭集序》,于公元353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虽真迹不存于世,但唐代的精摹本历来被当作真迹看待。它的成就体现在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暖心工程,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2023年中山美术馆流动巡展准备了《历代名家书法赏析图片展》《岭南潮声——粤港澳大湾区摄影精品展》《中山市乡村文化振兴主题美术创作暨优秀作品巡回展》《中国传世名画赏析图片展》《世界经典油画赏析图片展》五套展览,通过“你点我送”平台由全市各镇街宣传文化中心、各中小学校、社区、企业等自主点选后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