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资讯> 全国资讯
广东文旅何以“狂飙”?

开年热剧《狂飙》带火了广东,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目的地借影视剧“出圈”,这并非孤例。加之主演张颂文是广东韶关人,曾是广东省优秀导游的他,真诚向剧组和观众安利广东,实力“种草”。

  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自《狂飙》开播以来的近20天内,广东省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65%,旅游搜索访问量同比增长105%。

  出人意料的不仅是第一侨乡骑楼老街刷屏,更有各大知名旅游媒体对广东城市烟火气的点赞。

  这是对广东软实力的一种认可。




  随着疫情政策调整,诸多利好条件和因素具足,这股软实力所绽放的魅力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如何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如何抢抓经济复苏的发展机遇?于广东文旅而言,刻不容缓!

  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洋文明重要发祥地、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如何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如何让“诗和远方”护航高质量发展?于广东文旅而言,时不我待!

  回顾过去一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按照“精品立省、改革引领、服务提质、融合增效”工作思路,以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等为抓手,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今后加快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精品立省  “国字号”艺术精品叫好叫座

  去年暑期,取材于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感人事迹,由广东省话剧院倾力打造的话剧《深海》展开新一轮全国巡演,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该剧不仅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亦收获观众的广泛好评;同期,广东粤剧院承办的“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第一次走进新疆,粤剧《谯国夫人》引发热烈反响。由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主演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成为中国戏曲类电影票房冠军,获第四届中国戏曲电影展三项大奖。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去年广东共推出超过40部舞台艺术精品,7部入选国家级重点扶持名录,26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共有189 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资助金额达1.3亿元。全省文艺创作展演连续摘取“文华奖”“群星奖”“牡丹奖”等13项“国字号”荣誉。

  这些原创文艺精品叫好叫座,实力“破圈”,既源于扎实的创作功底,亦得益于有效地市场运营。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认为,广东原创舞台艺术精品实现“破圈”,最关键的是这些作品在创作和表达上或极富创意、唯美精致,或富于思想内涵,表现了人的生存状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引起观众普遍的思考和审美共鸣;除此之外,得益于有效的市场运营,国有文艺院团原创作品“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得以改变。


  改革引领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释放

  过去一年,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以“绣花功夫”精心呵护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梳理岭南文脉,推进郁南磨刀山遗址等早期岭南探源工程。

  据统计,全省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5项,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

  近年来,广东着力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历史文化资源的数量和级别都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荣获一批“国字号”重要奖项,目前广东成为考古资源涉及年代最全、遗址类型最丰富、田野和水下考古并驾齐驱的省份之一,其中,“南海I号”出水文物总数达18万件(套),成为我国最大的沉船考古发掘项目。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表示,要推动文艺院团改革,加快广东粤剧文化中心、广东人民艺术中心两个重大剧场建设;推动星海演艺集团与省文旅发展保障中心合并,设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加快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等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服务提质  公共文化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逢周末,位于珠海南屏镇北山社区的三时茶馆几乎座无虚席,观众们一边喝茶品茗,一边欣赏台上的相声表演,享受文化味十足的惬意时光,这只是广东众多“粤文坊”中的一个场景。

  这是广东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作出的新尝试。

  过去一年里,广东继续强化文化补短板,全年投入补短板资金8.2亿元,全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率达57%。在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吴昊看来,广东已建立了良好的、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未来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建议加大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公共图书馆等机构加强行业内的服务协作与共享。”

  他以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自2021年以来,馆方依托“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粤省事”小程序,推出了“粤读通”数字证卡服务项目,基本实现省内省、市、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一张网、一张卡,全省通用”。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近40万人次申领开通,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累计增加读者办证量近900万。

  除此之外,广东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上线上云,建设广东省特色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建成包括粤剧、潮剧、广绣、美食等非物质文化内容的数字资源体系,推动各级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应用,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重在生成优质内容,提供不可替代的社会性公共服务。”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期待,未来可以加快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等一站式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


  融合增效  文旅产业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疫情三年,文旅行业饱受冲击。去年,省文旅厅继续为文旅行业纾困解难,共争取财政统筹资金7265万元纾困资金,扶持全省200家重点旅行社和139家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在市场力量蓬勃的岭南大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动能在不断焕新。三年来,文旅需求的衍变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据不完全统计,粤港澳大湾区新增大型文旅项目超30个,既包含传统旅游景区、主题乐园,也不乏文化公共设施、休闲康养度假村以及文商旅综合体等文旅融合项目。

  位于二、三线城市的下沉市场正在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红海”。去年,佛山、江门、河源、肇庆、珠海均有新文旅项目对外营业。河源春沐源岭南生态旅游度假区、江门华侨城古劳水乡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肇庆万达国家度假区等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科技大省,广东还不断探索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径。近年来,广东培育出一批文旅新业态和新企业,电竞、VR/AR、3D制造、光影体验、4K/8K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创新场景和技术支撑。




  今年,随着文旅市场复苏,新一批文旅项目将迎来新发展机遇。由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共同构成的“三馆合一”项目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已完成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位于珠海横琴的广东省珠海长隆二期工程核心项目——长隆海洋科学乐园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悦榕庄、地中海俱乐部等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已落户佛山、汕尾等地,有望于今年年底与公众见面。

  新兴文旅项目不仅旨在描绘美好生活新图景,打造文化生活新空间,亦将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翼齐飞。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拥有庞大的旅游休闲市场,是广东发展文旅产业的最大优势。“当代人的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的动能。”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不仅要让人看到文化的遗产,更要看到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文旅系统需要充分梳理当代旅游发展的资源和动能,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创新引领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

  再造一个新广东,广东文旅该当何为?

  2月21日,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即将在广州召开,面对经济复苏的发展机遇,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广东文旅系统将有何新思路、新部署、新举措?我们拭目以待!(【记者】周人果 黄堃媛